“对于目前国内推广屋顶绿化的方式,我是持不同意见的。”马丽亚结合自身多年的研究经验,对国内屋顶绿化的实践做了反思总结。“屋顶绿化的目的是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上看,建筑绿化的理念应向资源节约、植物配置多元化、低成本、低维护的方向发展,建筑绿化形式也更趋向于回归自然。”马丽亚说。对于高档写字楼、商业楼或私人屋顶来说,可以适当建造花园式屋顶绿化来美化生活环境。这样的屋顶绿化应注重精品质量,不以数量取胜,做到建设一片,长久保持一片。而对于普通居民楼、工厂、公共建筑等大多数屋顶环境来说,尽可能实施多种种子自播繁衍搭配种植,在丰富景观效果的同时,可有效繁殖,克服植被单一所带来的品种退化或病虫害爆发等隐患,形成鸟类及蜜蜂、蝴蝶等生物觅食、栖息场所。“生态型屋顶绿化应该是我国屋顶绿化大力推广的方向。”马丽亚说。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赵惠恩多年来一直从事屋顶绿化植物材料的选择工作。他的研究团队以乡土植物为主要筛选对象,前往华北、西北等地的高山、沙地搜寻植被材料,然后在北京、天津、呼和浩特等地进行推广应用。通过研究发现,当栽培基质厚度为15〜20厘米时,粗放型和半粗放型的屋顶绿化可选用的植物材料达40种,如金叶莸、蓍草、肥皂草、耧斗菜、荆芥、马蔺、鸢尾类、紊蒿、地被菊、矶菊、地被石竹、紫露草、蛇莓、萱草、黄芩、风铃草属等,在极端干旱状况下也只需进行1〜2次的浇灌,就可长期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这项科研成果打破了佛甲草单一种类的限制,经过多年试验研究以及后续观察,适宜于我国北方地区推广应用。
▲天津泰达屋顶绿化
崔海峰看到了屋顶绿化的巨大商机。伴随着电商行业的迅速发展,多数商场、实体店寻求转型,更加注重客户体验,因此立体绿化的社会需求度会越来越迫切,目前上海的一些商业项目正在持续跟进。崔海峰做了一些尝试,如在上海金桥国际商业广场等商业区,他们将屋顶花园与亲子花园、咖啡吧、茶吧等商业形式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再如上海金虹桥国际中心,通过地面层,裙房的三、四、五层,主楼的29层等多层次屋顶花园,不但营造出一个花园式的体验环境,而且金虹桥的商铺、写字楼租金也比周边地区高出很多。“屋顶绿化不仅有生态效益,商业价值也需要不断挖掘。”崔海峰说。此外,与这些商业区屋顶花园相配套的后期养护,在崔海峰眼里今后也可以盈利。目前屋顶花园的养护都是每家公司单打独斗,由于规模较小、养护成本高,对养护团队来说只能保本,做不到盈利。如果搭建一个平台,把养护团队联合起来,统一分区域划片养护,就可以大大降低养护成本,也能保证养护质量。